港股經歷的漫漫長熊,雖然騰訊、阿裏、美團、網易等股價有不小反彈,但都較歷史最高有較大距離。萊特幣爲什麼不漲
而小米自從 SU7 發佈以來,股價持續上漲,目前距離歷史最高僅一步之遙。
近日,小米申請註冊多枚 “XIAOMI YU7”“XIAOMI YU” 商標,國際分類包含運輸貯藏、運輸工具、Pi 幣 介紹科學儀器等,當前商標狀態均爲等待實質審查。早在 12 月 9 日,小米汽車官方微博發佈動態顯示,小米汽車第二款車型爲 SUV,定名爲 “小米 YU7”,預計 2025 年 6-7 月正式上市。
股價持續上漲
今年年初以來,小米集團股價持續上漲,屢創階段新高。
今日 12.27 日盤中,截至發稿前,比特幣賺錢ptt股價最高漲至 34.95 港元,現報 34.80 港元,離歷史最高價 35.90 僅差臨門一腳。交易活躍度在港股中高度靠前,備受投資者關注和青睞。
公司戰略
回顧小米集團戰略更迭,2019 年從 “鐵人三項”:硬件、新零售、互聯網” 升級爲 “手機 +AIoT” 雙引擎戰略,隨後成立大家電事業部;2020 年二季度戰略從 “手機 +AIoT” 升級爲 “手機 x AloT”,隨即 2021 年 3 月,宣佈造車計劃。binance香港開戶
2022 年底將成立之初的 “規模爲先” 經營策略轉爲 “規模與利潤並重”:2023 年 10 月,戰略升級爲 “人車家全生態”,白電業務部獨立,小米 SU7 正式亮相。2024 年三大工廠落成,從 “輕模式、代工模式” 爲主走向 “自主製造”。(注:小米自始至終重視製造,很早就有智能製造部,做自動化、智能生產)。
12 月 9 日,ada幣未來小米官方微博發佈該款純電 SUV 的官方圖片,及名字,YU 7,並透露將於 2025 年 6-7 月正式上市。小米 VU 7 的長寬高達到 4999mm/1996mm/1600mm,軸距爲 3000mm,定位中大型 SUV:較現款 ModelY 的尺寸更大。
三大業務營收情況
汽車
當下小米汽車市場需求高漲,2024 年交付目標從 10 萬輛提升至 13 萬輛。2024 年才月,小米 SU7 開後了首批交付,首月交付量爲 7058 輛,隨後在 6 月完成單月交付破萬的目標,並在 10 月首次突破 2 萬輛。隨後雷軍表示,預計 11 月將提前完成小米 SU7 累計交付量 10 萬臺的全年交付目標,併力爭年底完成 12 萬臺交付量。
根據小米集團 2024Q3 財報,小米汽車已於 1 月 18 日提前完成 10 萬臺新車交付目標。隨著小米 SU7 的訂單量持續攀升,小米汽車再次將全年交付目標提升到了 13 萬輛。預計明年 3 月上市的 SU7 Ultra 和 6 月上市的 YU 7 將帶來營收的加速增長與毛利率的組合改善。
手機
此外小米的手機出貨量也保持增長,FY24Q3 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爲 43.1 百萬臺,同比增長 3.1%,穩居全球第三,市場份額爲 13.8%,收入同比增長 13.9% 高端機型出貨量佔比 20.1%,同比提升 7.9pct,3-4 千/4-5 千/5-6 千價位市佔率同比提升 9.3/9.7/2.4pct。小米 15 係列的發佈有望加速提高高端機型的市佔率,預計收入穩步提升。
IOT
IOT 方麵冰箱與洗衣機出貨量創新高,受益於年末購物節及政府消費補貼,四季度銷量預計將持續走高,智能可穿戴 FY2403 全球可穿戴產品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 50%,其中可穿戴腕帶出貨量與蘋果並列第一。
在收入結構方麵,手機業務收入佔比持續下降。2024 年前三季度智能手機業務實現收入 1404 億元,收入佔比自 2017 年的 70% 降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的 55%:2024 年前三季度 IOT 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實現收入 732 億元,佔比自 2017 年的 21% 提升至 29%。同時,新業務電動汽車業務 2024 年前季度貢獻收入 161 億元。
研發投入
2024 年前三季度,小米集團研發支出達到 166 億元,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,其研發人員數達到 20436 人,佔員工總數 48.6%。此外,小米集團計劃繼續擴展集團知識產權能力,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,小米集團已在全球獲得超 4.1 萬件專利。
未來展望
根據 2024 年中報,小米集團穩步推進新十年目標:大規模投入底層核心技術致力於成爲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領者。2024 年 7 月,小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新一代小米手機智能工廠,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整座工廠總投資達到人民幣 24 億元,年產能 1000 萬臺旗艦機,通過製造設備深度自研,實現關鍵工藝 100% 自動化,完成行業領先的全鏈路工業大數據底座建設,實現工業生產 100% 數字化。小米手機智能工廣標誌著小米在硬核科技路上又邁出一步。
綜合自:國泰證券、天風證券、網絡。